12月28日消息,有商家向億邦動力網指出,名品折扣B2C網站唯品會希望自2013年起,將對配送業務做出重大調整,部分發貨轉交由商家承擔,并提升部分類目交易結算的扣點。
據商家反映,唯品會目前正在征求意見,尚未有定論。唯品會也向億邦動力網表示,企業出于長遠發展的考慮,不排除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其他(配送)方式,滿足客戶更多的需求。
但以唯品會同商家溝通所流露出的意向判斷,其要求商家自發貨的調整,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自主物流配送所面對的負荷和壓力。
唯品會發布的財報顯示,今年前兩個季度的訂單平均增速均超過250%,截至第三季度,日均訂單量已達5到6萬。
雖然積累了很強的運營和執行能力,但面對訂單規模的爆發性增長,唯品會自建倉儲物流的承載能力隨時都有可能突破臨界點。從前三個季度公開的數據可見,唯品會在上市之后整體運營效率的提升,得益于快速周轉,而非大舉擴充倉儲容量。如繼續擴大在倉配方面的投入,則勢必會加重營運成本。
億邦動力網了解到,唯品會已經在北京、佛山、昆山、成都建立起四個大倉儲中心,總面積接近12萬平方米。隨著年內武漢、沈陽兩大倉庫即將落成,其物流費率比已從上市前的17%降至第三季度的13%左右。但據唯品會供應商透露,唯品會近60%左右的用戶均集中在珠三角地帶,這也意味著當銷售旺季到來時,其他地區的配送則承受較大壓力。
另一方面的牽制來自于唯品會居高的退換貨率。以銷售占比最大的服裝為例,退換貨率接近30%。按照目前的訂單量計算,每天來回運送成本將達到36萬元人民幣,全年則需為此支出1.3個億,這些費用均由唯品會埋單。
盡管如此,唯品會依然在2012年奇跡般的實現扭虧,其股價也在流血IPO后逆勢飄紅。
“股價的回升源于成本結構的優化和扭虧為盈的可期性。”分析人士認為,在實現季度性盈利后,唯品會能否保證盈利能力的持久性備受關注。而國內B2C普遍虧損的情況下,以快消為基礎的唯品會要在規模和運營能力之間選擇最佳平衡點。
雖然CFO楊東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,倉庫的利用率均已滿負荷,當務之急是擴大倉庫面積。但上述人士指出,比起外包或者和第三方合作,自建需要投入更大的資金。而唯品會改善物流也僅僅是對倉儲系統的優化,在配送方面,接近90%的訂單仍然以第三方快遞為主。
“既然都是找第三方來配送,退回來的和賣不動的商品也遲早要返還給商家,不如索性交由商家自行解決,一來降低倉庫占有率,二來縮短退貨的周期和流程。”業內人士指出,將部分配送外包給供貨商未嘗不是一種柔性的減虧方案。
但問題來自于供應商是否樂于接受唯品會單方面的規劃。“對于每個品牌商來說,都非常不想接物流 。尤其是傳統企業,壓低毛利率上唯品會清理庫存,外包物流成本不劃算,自發貨則各項配置不足。”某線下女裝品牌市場總監向億邦動力網表示,自發貨意味著沒排期一次唯品會,商家都可能面臨一次“雙十一”。
讓供貨商同樣心存顧慮的是,唯品會還預先透露了可能會在明年提升扣點的想法,部分品類可能從20%上漲到28%。唯品會方面在回復億邦動力網的詢問時,也表示部分品牌扣點可能會存在有提高的空間,但會在合理的范圍之內。
針對漲價,分析人士指出,取決于平臺抱著何種心態,如果更好的為供應商提供價值,則能保證持久雙贏的合作關系。“從明年零售形勢判斷,品牌商還積壓大量庫存可以釋放,對平臺提升毛利頗為有利。”


版權聲明:
原文鏈接: